祝連思 我記得,還是在上初中時,就唱著想念臺灣骨肉兄弟的歌曲,一唱就會流眼淚。同為炎黃子孫,從心裡牽掛他們啊! 終於有一天,我的歌頌改革開放40年的散文《變樣的鐵匠爐》,被《台灣好報》編輯選用,從此,我就與貴報結下了不解之緣分。 為了更好閱讀《台灣好報》,從未謀面的編輯,竟然及時給我發來連結,為我提供了暢通的編者平臺。雖然連結就一行字,可我卻視為契機,必須珍惜才是。 自從首篇散文發表後,我每天的主要任務,就是及時打開電腦,點擊《台灣好報》,除了選看熱點新聞,對《西子灣》副刊的所有作品,做到情有獨鍾,每篇必讀,從中受益。 縱觀多期《台灣好報》,一個突出的亮點,就是站位元高、視角新、題材廣、精而短,猶如清泉注入,特別解渴,收穫頗多。 得知我在《台灣好報》發表過作品,很多朋友都特別關注。上海一位資深好友,在看到我的散文《養心之歌》後,高度讚賞並精彩評論道:“你養護心臟的體會,能跨越海峽,傳遞給骨肉兄弟,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啊!” 得到了編輯的賞識,還有朋友和我老伴的鼓勵,我寫作的興趣更濃了,出現了刹不住車的感覺。如近期就連續發表了戰勝疫情的稿件《抗疫情這天我值班》、《面對疫情我不慌》和《春天裡的沉思》等多篇,其中後兩篇,還作為推薦文章,較長時間保留在版面上。還有《思念猶在,母愛長存》——清明節懷念母親的系列散文《媽媽的幸福在老家》、《媽媽和老牛搶玉米》、《媽媽做的河魚醬》、《媽媽做的老棉褲》,寄去不久就被刊用。 我看到,也從內心感悟到,《台灣好報》的副刊編輯很辛苦,是因為閱稿量大,且校對相當認真,經過出神入化的編輯,才有那麼多好作品奉獻給讀者。 深夜時分,言猶未盡。簡言之,誠祝《台灣好報》越辦越精彩,同祝編輯身心愉悅,平安幸福!